当前位置: 首页 > 聚焦

大清朝能尚容下《罗刹海市》这个故事,当今社会容不下一首歌曲?

发布时间:2023-07-31 10:18:07 来源:以文会友


(资料图片)

刀郎的一首《罗刹海市》带火了蒲松龄和他的《聊斋志异》,据一位金融专栏作家预估,因为刀郎的这首歌带动的商业消费价值估算在100亿以上!我们不知道金融人士是通过什么样的模型推算出来的,但肯定会有很多人去重新阅读《聊斋志异》的,因为刀郎的《罗刹海市》的歌词过于晦涩,需要去原著中看看最初的故事,也便于会更好的理解刀郎的歌词。

众所周知,蒲松龄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大清朝,那个时候的人们没有言论的自由,怀才不遇的蒲松龄只能通过一些鬼怪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绪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因为如果说得太赤裸裸了,那么可能会有杀头之罪的。我相信,那个年代虽然没有互联网,但也会有很多聪明人的,也会有很多的谄媚之徒的,难道他们就不能从蒲松龄的书中找出他在影射什么吗?我相信一定能做到的,但《聊斋志异》作为文化瑰宝还是保留下来了。也就是说在完全没有言论自由的大清朝,无论是统治者还是社会大众还是容忍了《罗刹海市》这个故事了。

刀郎的歌曲《罗刹海市》有点模仿蒲松龄的叙事模式,肯定是在讽刺一种现象,当然也未必就一定是娱乐圈的现象。“勾栏从来扮高雅。自古公公好威名”这句歌词,如果外延稍微放大一点,那么受牵连的肯定不是娱乐圈的问题了,几乎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可以有人对号入座的。因此这首歌的火爆必然会伤害到一些人脆弱的心灵的,也会给一些无耻之辈提供借题发挥的舞台。

现在已经看到有人呼吁要下架这首歌曲了,还有什么所谓的律师在说,如果大家公认的被影射的对象比如那英起诉,那么《罗刹海市》可能被下架,刀郎可能面临着巨额的赔偿。看这位律师的评论区留言,绝大多数网友都认为他的水平堪忧,怀疑他的律师证是从“勾栏”中获得的。毕竟刀郎的歌曲中根本没有点名任何人,如果有人一定要对号入座,那么也不应该是刀郎的事情,只能说是有人做贼心虚罢了。这样的官司怎么打呢?谁主张谁举证可是我们法律的基本原则。

个人以为,这些所谓的正能量痛恨的不是这首歌曲可能影射了那么几个歌手,而是触碰了一堆“公公”的禁脔,几个歌手不值得他们出来维护,估计他们也不是什么歌迷。但众多的“公公”们却是不能不容侵犯的。于是,格调低下没有艺术性、涉嫌侵犯某些歌手的名誉权等借口就都来了,实际上这些卫道士不过是拿这些借口当幌子,背后担心的是,一旦大家都学会了刀郎这首歌曲的叙事方法,那么很多人和事都可能受池鱼之殃的,并且还能让你哑口无言,因此必须杀一儆百,将这种表现形式扼杀在摇篮中。

仔细思索刀郎的这首歌,之所以能够如此的火爆,绝对不是因为他的词曲就是如此的完美无瑕,而恰恰是他的这种表现形式在近些年的文艺作品中属于一个另类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的文艺作品只能赞美不能容许批评,所以相声没落了。德云社的相声并不是水平比那些所谓的主流相声演员更高一筹,而恰恰是因为他们继承了相声的讽刺和批评的精髓,说出来一些大家在别的地方没有办法听到的段子;脱口秀之所以能够受年轻人的欢迎,不就是因为他们的段子击中了年轻人心里的痛点吗?

假设有一天,德云社的相声趋同于主流相声的风格,假设有一天脱口秀完全就以赞美歌颂为主了,那么他们就离被市场抛弃也就不远了,不信我们走着瞧!那一堆的主流相声演员的境遇就是先例,无论他们在荧屏上如何的光鲜亮丽,回到现实的商业世界的演出,几乎都是门可罗雀,这不是他们的错。那么到底是哪里错了呢?

刀郎的《罗刹海市》只是一首不符合大家所谓的主流认知的异类一点的歌曲罢了,我们不是提倡“百花齐放”吗?怎么就不能容忍一首另类一点的歌曲呢?而这首歌巨大的播放量,说明还是有市场的。大清朝尚能容忍蒲松龄的《罗刹海市》这个故事的存在,进入21世纪的当今社会难道还不能容忍刀郎的一首同名的歌曲么?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呢?

那些呼吁要下架《罗刹海市》的人可以停停了,难道你们也是歌曲中被影射的某一个角色?“勾栏从来扮高雅。自古公公好威名”,那么这些人到底是出身“勾栏”还是现实生活中好威名的“公公”呢?文艺作品都是虚构的,不要对号入座了!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南非艺术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